月球和火星,哪一个才是人类未来的“第二家园”?
目前,人类太空探索的重点,就是月球和火星,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这两个天体都会是人类的重点探索对象,目前人类对于月球表面的了解,其实已经算是比较多的了,因为人类目前对于海洋深处的了解,还不如我们对月球表面的了解多。
而火星,被视为是人类的下一个家园,如今还有很多火星车在火星的表面进行着探索,火星还被认为是除了地球之外,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出现过生命的星球,现在的研究已经证明,远古的火星上曾经有过海洋,同时在火星的内核还没有冷却之前,应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磁场,所以远古的火星上应该和地球一样,有厚厚的大气层和海洋。
但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火星的内核逐渐冷却,整个火星逐渐荒芜,变得不再适合生命居住,远古的火星生命可能都消失在了这个过程中。
人类之所以要探索宇宙,就是为了防止未来的地球也会和火星一样,变得不适合生命居住,人类需要防患于未然,同时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。
可是,人类现在探索火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,就是火星距离地球太远了,探索火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,更别提是在火星建立基地了,目前美国和中国,都重启了探索月球的计划,特别是在嫦娥五号抵达月球之后,带回了月球的土壤,科学家在月球的土壤中发现了一些珍贵的物质,这些物质可以成为人类未来的能源,每吨价值高达亿美元!
神奇的超级能源,吨就可以满足全球年的能源需求,就算是人类用宇宙飞船前往月球,同时开采能源,抛去花费之后,这些能源回报比例仍然要比现在人类使用的煤炭和石油更高,它到底是什么?
这种神奇的物质就是——氦-3,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。它可以作为核聚变的清洁能源使用,如果人类掌握了核聚变技术后,氦3就会成为人类的理想能源,要比氘和氚更优秀,对于设备的伤害更小,具备高效、清洁、安全、廉价的特点。
可是,地球上可以让人类开采使用的氦3很少,几乎可以忽略,不过科学家在月球的土壤中发现了大量的氦3,月球上至少存在上百万吨的氦3,地球上人类可以开采的只有不到半吨。
而可控核聚变技术,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,人类现在面对的最大难题,就是各种资源和能源的匮乏以及分配不均匀,不过这些问题在可控核聚变实现之后,都会迎刃而解。
不只是氦3,嫦娥五号带回了将近2公斤的月球土壤,科学家还在月球的土壤中发现了比较丰富的钛,钛金属在航天设备中被广泛运用,除了氦3和钛之外,月球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其他的稀有金属元素。
目前,美国已经重启了登月计划,中国的下一步月球探索也准备把宇航员送上月球,进行登月,除了要探索月球之外,月球上的各种资源也是人类需要的,可以说月球上的大量氦3是一种让人疯狂的能源,就算人类现在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,也可以提前把这些氦3给收集起来。
这些珍惜的资源,要比地球上的核聚变材料更优秀,可以避免中子辐射产生的影响,可是月球上的氦3想要提取出来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,不只是登上月球把土壤挖走那么简单,想要进行合理的开采,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月球上建造基地,进行常态化的驻留机制,让月球成为人类真正的第二家园。
其实,从很多角度来看,月球都是人类探索宇宙最佳的前哨站,自古以来月球和地球就是相互守望,两者相伴相生已经数十亿年了,人类在进入宇宙中探索的时候,月球可以成为第一个补给点,更别提是月球上还有这么多的资源,大量的金属矿物,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月球独有的,或者是地球上含量比较少,而氦3这样的超级能源,会成为人类未来探索宇宙的原始动力。
那么,月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金属矿物呢?其实这和月球的形成有关,现在的主要观点认为,月球的诞生源自于一次巨大的碰撞,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,行星的数量远比现在要多,这些行星相互碰撞,不断的融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八大行星,小行星带的大量小行星,被认为是一颗形成失败的行星。
而地球,在一开始没有现在这么大,体积远比现在要小很多,在某一天,一个和如今火星大小差不多的行星和地球发生了碰撞,巨大的碰撞撞击出了大量的碎片,这些碎片在引力的影响下聚集在了一起,变成了月球。
所以,月球本身就是两个行星碰撞后的碎屑形成的,在碰撞的过程中,原本被埋藏着星球深处的金属矿脉来到了月球上,所以月球上存在大量的珍惜资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地球上的大量稀有金属基本都在地球的内部,开采难度很高。
月球上除了有大量珍惜资源之外,月球的背面也是一个风水宝地,月球内部存在一个巨大的金属异物,这个异物提供了一个磁场,在月球背面的磁场可以屏蔽各种无线电干扰,让这里成为了人类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最佳场所,在月球的背面,可以屏蔽地球上各种各样的无线电干扰,更好的探索宇宙。
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就可以看到人类在月球上建造基地,同时大量的开采月球上的资源,把这个月球变成人类的基地,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步,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星球被人类探索,一个个被人类征服。
你认为,月球会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吗?珍惜的氦3又会给世界格局带来怎样的变化呢?